今天上午,阳光明媚,“市民看治堵”系列活动第二期如约而至。这次,市治堵办邀请市民代表前去参观了德培小学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停车智能呼叫中心和马园路停车场。参观结束后,市民代表们纷纷表示:“这些设施不仅有硬件上的更新,还添加了高科技元素,实在太赞了!”
上午8点30分,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们大多赶到了约定的集合地点。15分钟后,大家一起坐上大巴车,前往活动的第一站——德培小学。
德培小学位于鄞州潘火街道,校区的西侧是百宁街,北侧为永达路,东侧为沧海路,南面为居民区。主干道加上居民区的“配置”,让这个学校在建设之初就面临了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的难题。
“我们学校大门口的交通秩序非常好,即便是在学生接送的高峰期,也不需要交警和志愿者的疏导。”当学校负责接待的朱老师这么介绍时,市民代表们都觉得很诧异。不过,朱老师很快就揭晓了谜底:“因为学校实行的是人车分流,接送的车辆根本不从校门这里过,走的是地下通道。”
朱老师一边带市民代表参观学校的地下接送系统,一边解释:“家长的车从学校东南门驶入地下通道,在指定区域接送孩子,车子即停即走,然后从学校北门出,学生则通过闸机刷卡进出校园。这样一趟单线循环,最快几分钟就能把孩子接走……”
市民代表蔡阿姨听完介绍后竖起了大拇指:“我家小孩在青林湾小学读五年级,每当上学放学,校门口车辆行人挤在一起了,没有半个小时根本出不来。这套地下接送系统实在太棒了,既能让家长方便快捷地进行接送,又保证了孩子的安全,遇到刮风下雨,也不用怕孩子被雨淋湿,而且还不影响周边道路的交通。”
德培小学的地下接送系统是一种创新模式,目前,鄞州华泰小学东校区也上马了这套新系统,未来,还将在新建学校中大力推广。
市民代表一行第二站来到了和邦大厦,宁波停车智能呼叫中心就驻扎在这栋写字楼里。在呼叫中心的会议室,工作人员向大家解释了“宁波停车”APP的运行原理,并展示了整个万达片区实时的停车状况。
据了解,该智能停车系统是通过停车场设备、车位检测器、手持终端、视频摄像机等设施的互联,依托宽带网络和无线传输网络,融合嵌入式技术、导航、图像识别、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而成。同时,还运用“手机APP+地感拍取+视频抓证”技术,实现了对道路禁停路段的24小时不间断监管和道路泊位收费的自动化,实现了停车管理无人化。
“车主只要打开手机app,就可以掌握目的地附近的空车位信息,方便就近停车,还可以完成停车缴费。此外,道路两侧的智能摄像设备也会对路内违停抓拍取证,自动向违停车主发送劝离短信,若车辆在5分钟内还未驶离禁停区域,此系统可自动生成违停证据,经交警部门确认后执法,也可自动通知执法人员前往现场执法。”工作人员说,过一年的运行,万达周边地区道路停车泊位周转率显著提升,升幅超100%。路内泊位停放饱和度降低,分流效果明显。交通秩序大为改变,违法停车大幅减少,道路通行功能得以恢复。
活动的第三站,是与妇儿医院一街相隔的马园路停车场。这是一个四层的立体停车楼,位于柳汀街与马园路交叉口西侧,东侧绿色外立面非常显眼。“很多家长可能都知道,带孩子到妇儿医院看病,停车一直是个大问题。而这个停车场有人行天桥与医院相连,不仅方便了市民就医,还缓解了周边的交通拥堵……”听到停车场工作人员的介绍,市民代表们连连点头。
市民代表江先生说,他去年也参加过市治堵办举行的“市民看治堵”活动,当时,是去了中医院停车场参观,而这次看到的停车设施,相比于去年,不仅有硬件上加强,还加入了高科技的元素,可以说,每年治堵都有新变化,都有新成效,市民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