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社区14号楼收到了市住建委颁发的“宁波市首部老小区电梯加装纪念石”。
昨天上午,随着孔雀社区加装电梯工程的破土动工,我市首个老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得以“破冰”,全市相关支持政策也呼之欲出。此前杭州等地均在试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但多数“夭折”了。我市也有其他小区试图推进该项工作,但进展缓慢。那么,孔雀社区的加装电梯工程何以能顺利开展?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孔雀经验”如何推广至全市呢?
和谐邻里关系是前提
“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前提,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超越利益纠葛,达成一致意见。再加上我们提前介入提供服务保障,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整项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孔雀社区党支部书记石蓉介绍说。
白鹤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涛参与了其中的每个环节。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确定电梯厂家和设计方案。“我们第一次选了7家电梯厂家,第一轮讨论后保留了三家,通过资质对比后保留了杭州和宁波本地两家电梯企业。”周主任说,选定了两家电梯厂家后,他们专门邀请居民到两家电梯厂实地观摩、考察,并最终选定一个“靠谱”的施工方。
今年9月18日,到了电梯施工图的评审阶段,最终入围的电梯厂家、总承包单位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协助居民对电梯的施工图进行了评审。参与评审的人员中,既有鄞州区房管中心工作人员,也有居民代表和街道、社区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保证了评审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资金如何分摊是关键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过不少探索,但成功的寥寥无几。并非居民不想改造安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各家各户在费用分摊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
据测算,加装一部电梯的工程建设和设备购置费用在45万元左右,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孔雀社区14号楼居民,扣除20万元政府补助,还有25万元需要居民自己承担。从一楼到六楼,总共12户人家,该如何分配?在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协调下,14号楼的居民最终确定了电梯加装费用分摊比例:六楼40%,每户20%;五楼30%,每户15%;四楼19%,每户9.5%;三楼8%,每户4%;二楼3%,每户1.5%。电梯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也按照上述比例承担。一楼不负责所有费用。将来电梯房纳入小区管理,按照市里统一标准收取物业费。
“在后续维护运营管理方面,我们将引入物联网等先进管理经验,尽可能减少电梯维护的费用。”电梯施工方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国卿介绍。
“居民们都知道楼层越高分摊费用越高的道理,但每户人家到底该分摊多少,这个比例很难拿捏。”石蓉说,“小区墙门加装一台厢式电梯的费用为45万元。以一个单元6层楼、12户人家为例,筹集数十万元加装电梯,资金压力比较大。有居民还担心,电梯建好后,还有后续的维护费用。
为破解这一难题,石蓉挨家挨户了解实际情况、做思想工作,还多次组织议事会,让12户居民民主协商,最终敲定了分摊比例。“破解资金分摊难题时,既要坚持公平原则,又要考虑到小区单元楼里的实际情况,一户一户地做工作,邻里互谅互让显得非常重要。”石蓉说。
今年7月25日,14号楼签订了一份《电梯加装协议书》,随后开了个专门的银行付款账号,并由大家认可的居民代表代为管理。
政策力挺行以致远
资料显示,我市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区。截至去年末,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两成多,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6.8个百分点。多层住宅里老年人出行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孔雀社区加装电梯也并非一帆风顺。今年春节前夕,有居民再次提出能否在自家墙门加装电梯,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就此向街道进行了汇报,然而,当时要加装电梯,政策依据只有《浙江省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宁波本地尚无落地细化的政策。
在鄞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的协调下,居民们的愿望被带到了市住建委。很快,由市住建委牵头,邀请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代表召开了意愿征询会,将孔雀社区列为我市首批老小区电梯加装试点,并着手制订老小区装电梯的实施细则,使省里的政策能尽快落地。
今年5月到7月,市住建、规划、城管、消防、质检、电力、通信等部门及居民代表、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多次沟通协调,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将政策落细、落小、落实,相关政策在碰撞中呼之欲出。通过市住建委牵头,17部门即将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试行)》,目前已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这个政策,孔雀社区电梯安装工程将获财政支持20万元。
“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按照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为主、发展爬楼梯机为辅的要求,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除了14号居民楼的电梯已经开始施工外,该社区68号单元的居民也已达成资金分摊协议,即将步入申请阶段。另外几个单元的居民也表达了安装电梯的意愿。“老小区加装电梯将有助于‘打通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鄞州区住建局党委委员、房管中心主任盛丹说。
(韩立萍 制图)
老小区加装电梯如何申请?对此,市物业和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主任高羽波表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应当以幢或单元为单位提出申请。以幢为单位提出申请的,首先要确保该幢房屋没有被列入拆迁范围;其次,应当经本幢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签署“加装电梯协议书”。“在收到申请后,我们将按照‘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积极协调规划、公安、质监等部门,使申请人尽快得到审批结果。”高羽波说,预计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我市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工作将会稳步推进,惠及更多居民。未来,还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梯加装项目,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方式多样化、运营服务市场化的电梯加装新模式。
相关扶持政策将于近期出台
由市住建委牵头,我市17个部门即将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试行)》,目前已向社会征求意见。
在政策扶持方面,我市将对老小区加装电梯将遵循“试点带动、稳步推动”原则,实行财政资金竞争性补助。2018年12月31日前加装完成且已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使用登记的,按每部20万元标准予以补助。海曙区、江北区、鄞州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补助资金,由市、区各承担50%,其余由各地自行负担。出资加装电梯的业主或其配偶可按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不得超过个人出资部分;提取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不得超过个人账户余额的70%;同时提取住房公积金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合计不得超过个人出资部分。
评说
坚冰已破,乐见其成
我市首个老小区加装电梯工程,昨日在鄞州区白鹤街道孔雀社区正式实施,对于居住在众多老小区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早在2008年,就有读者通过党报平台,发出了“为那些楼层较高、一时又不能拆迁的老式房子安装电梯,以方便老人进出”的呼吁。那是一位居住在海曙区太阳公寓8楼顶层的女士,眼看着家中老人日日困居高楼,出行极其不便,忍不住拨通本报“民情民生”栏目的热线电话,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老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这件事,本报已关注了好多年。从2010年起,本报资深评论员张登贵连续撰写多篇评论,为这项“利民、利企又利国”的民生实事工程“鼓与呼”,7年来,发在本报时评版和“甬城晨笔”专栏的相关评论从未停歇。与此同时,记者们也撰写了多篇有分量的调查类报道。可以说,在老小区加装电梯这件民生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党报是不遗余力的。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我市各级政府对老小区居民提出的加装电梯的诉求很重视,相关部门多次赴外地实地调研。我省《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已于去年5月正式执行,我市《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试行)》也将出台,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将在我市全面铺开。
在各种利好消息的推动下,孔雀社区贺丞路188弄14号楼的居民成为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先行者。今天,我们的记者用长文分析了这12户人家何以能拿下这项“第一”,希望能给所有关心这项民生工程的老小区居民一些借鉴。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