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长裘东耀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城市双修”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模式转型的指导意见》《宁波市城市设计试点实施方案》《宁波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方案》。
宁波是全国6个“城市设计”“城市双修”双试点城市之一。
根据“城市设计试点实施方案”,今后两年我市将完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制定城市设计技术标准,创新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指导“城市双修”项目实施,编制海曙鼓楼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等一批城市设计项目。
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方案”,我市将以修复自然生态、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宜居水平为目标,重点实施重塑水乡魅力、完善绿地系统、展示老城历史、保护名镇名村、塑造特色空间、整治主要干道、构建社区生活圈、倡导慢行慢游等八大行动,推进小浃江都市田园休闲区等一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
会议强调,开展“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双试点是治理“城市病”、补足城市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路径,是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建设“名城名都”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城市设计”“城市双修”双试点工作为抓手,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促进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充满魅力、彰显特色的“名城名都”。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健全监督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城市建设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确保试点工作早日出亮点、出成效、出经验。
“城市双修”将如何展开与实施《宁波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重塑水乡魅力、完善绿地系统、展示老城历史、保护名镇名村、塑造特色空间、整治主要干道、构建社区生活圈、倡导慢行慢游等八大行动,推进城市转型,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就像一台车子,跑得太快太久,就需要保养修复一样,宁波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大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势在必行。
今年4月,宁波被住建部委以重任,被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探路。
天一商圈要完善哪些内容?东部新城如何提升活力?甬江北岸怎么改造?……这份“双修”方案,看起来似乎高大上,其实涉及的内容非常接地气,项项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转型。
实际上,“城市双修”既是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也是社会文明的完善,通过“双修”项目的实施,补齐城市品质短板,增强居民幸福宜居度,提升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文魅力。
“八大行动”的实施,将涉及东钱湖、南塘河、宁波老城、镇海老城、慈城新城、东部新城、姚江北岸、甬江北岸等10多个重点区域的46项改造提升内容。
其中,为了重塑宁波的水乡魅力。我市将对重要湖泊水系、山体及周边区域进行修复,通过五年的时间,基本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山水格局。
这不只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而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推进方案、具体项目。比如,针对东钱湖区域,将实施鄞东南沿山干河生态带、湖区及河道整治清淤、慢行系统打造等5大工程,修复东钱湖的青山绿水。
为了传承历史文脉,宁波将以展示老城历史、保护名镇名村为核心,同步做好区域内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巷、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印象深刻的是,宁波将重点推进宁波老城和镇海老城历史展示工程,通过5年的时间,在老城内形成一批特色街区、特色线路、特色景观,使历史城区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保护名镇名村方面,重点为慈城镇、鄞江镇以及陶公、韩岭、等历史文化名村,通过五年的努力,推动名镇名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镇名村。
宁波增强城市活力目标,尤其让人期待。《方案》提出,要聚焦塑造特色空间、整治主要干道两大行动,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其中,三江口核心区以一小时步行圈为纽带,以东渡路商业街区微改造、庆安会馆周边区域改造等为重点,精心打造极富魅力与活力的城市CBD的样板区域。
东部新城转变发展理念,从关注物质空间转为重视人文空间的营造。核心区通过建设明湖环湖景观工程、打造慢行游线、营造滨水空间、完善交通设施等,活化公共空间,全面提升活力。
甬江北岸贯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充分利用甬江北岸保存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去,大力发展“文创港”,打造宁波的文化核心、文创产业的标志性地块。
倡导慢行慢游方面,将加快建设城市慢行道路网络以及配套的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过街天桥等城市慢行系统综合设施建设,打造三江口核心片、郡庙片、月湖片、孝闻片等若干片慢行街区。同时,大力发展三江夜游,恢复重要节点的游客码头,构筑宁波特色的水上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