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危拆违攻坚战是今年省市重点工作之一,奉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今年五大攻坚行动之一,尤其是农村房屋排查鉴定建档工作,早动员、早部署,有效地整合了棚户区改造、“三居工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等资源力量,举全区之力着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做法:
一、全面动员、及早部署
根据省、市城乡危旧房治危拆违攻坚战行动方案及11月11日省治危拆违攻坚工作会议要求,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将该项工作列为五大攻坚专项行动之一,并立即作出动员部署,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镇(街道)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区、镇(街道)两级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暨治危拆违工作会议召开后,又分别召开了区小城镇环境整治暨治危拆违工作会议和城建镇长(主任)工作会议,传达工作要求,对农村危旧房治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治理工作。
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明确目标后,立即制订了《奉化区城乡危旧房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及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治理攻坚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了排查建档工作由镇(街道)负责,可采用自行组织技术人员排查或委托第三方排查方式。同时,由区解危办牵头,约谈了在区登记的4家鉴定机构,协商确定了排查指导价为50元/户(包含村级房屋安全员工作经费约10元/户)。
2016年12月中旬起,各镇(街道)以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购买情况和一户一宅建档情况为基础,对全区农村房屋基数进行了初步的摸底排查,至2017年5月底,共完成335个村,13.01万户,约1675.26万平方米农房排查工作(其中疑似危房2.29万户,约200.19万平方米)。
三、完善建档,组织鉴定
根据专项行动要求,全区各镇(街道)将排查农房录入村镇建设管理平台进行建档,共完成335个村11.34万户,约1465.78万平方米建档工作。3月起经各镇(街道)、民政、残联审核,对上报的238户,1.97万平方米重点疑似危房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其中农村住房困难家庭201户,1.58万平方米(C级37户,D级164户)。鉴定完成后,及时下发了《危险房屋督促解危通知书》,并要求各镇(街道)建立“一户一档”,实行专项管理。
四、建章立制,加强督查
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将农村危旧房治理工作列为年度督查考核内容。2月9日至13日,区建设局、解危办分三组对各镇(街道)排查工作进行督查指导。6月20日至7月1日,区考核办会同解危办对全区11个镇(街道)城乡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及危旧房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存在问题下发督查通报。同时,将农村危旧房治理工作作为区干部作风大整治专项行动一项重要内容,有效落实责任,坚决落实工作。
五、落实措施,综合治理
(一)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房屋安全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各类媒介加大房屋使用安全宣传,强化房屋所有权人或房屋使用人为房屋使用安全主体责任人意识,按“谁出资、谁建造、谁负责”原则,由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负房屋综合治理主体责任,承担治理改造相关费用。并根据省建设厅《关于做好农房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工作的通知》(函村字〔2017〕275)号文件要求,下发了730套挂图和3.7万册宣传资料。
(二)落实分类分策实施,深化危房安全治理各项措施。按照“政府主导、住户主体、统筹兼顾、有序实施”原则,深化“腾、拆、修、控”四项措施。
1、对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等住房困难群体,整合市、区、镇、村四级补助资金,精准帮扶改造。
2、对涉及公共安全D级危房,一律拆除;对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由镇(街道)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撤离人员,限制其租赁、生产、经营。同时,四周设置警示标志,未解危前一律实施动态监测。
3、对自住C、D级危房,个人有改造意愿的,实行农户自愿申请、镇(街道)审核、规划部门审批、区解危办备案的原拆原建审批步骤,由房屋所有人按“四不变”原则恢复重建或改建。无改造意愿和条件的,由镇(街道)发出疑似危房告知书,并根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短期风险评估制订“一房一策”应急管理方案,落实房屋安全员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同时,督促住户自行做好解危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应急处置。
4、有效整合网格资源,深化房屋安全监管多元趋势。目前,正在研究推进房屋安全监管体系和保险制度向农村延伸,积极争取落实房屋安全员巡查经费保障,在原有城镇房屋安全管理员队伍基础上,建立以联村干部、村两委、村团组织、村民小组长、村党员干部、村级综治员、农村建筑工匠、村志愿者为主的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员队伍。并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员教育培训,每年开展1-2次专题培训,切实落实城乡房屋安全常态化网格化巡查。同时,对条件成熟的村推进“保险+服务”房屋使用安全监管模式,在深化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危旧房动态监管。
5、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房屋改造多元形式。结合“农房两改”和农户意愿,积极探索市场化宅基地退出机制,对空置、偏远的连片农村危旧房可通过回购,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度,要因地制宜完善“改旧”设计,梳理“改旧”项目,大力推进“改旧”和“农房工业化”试点,推进农房建设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