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海县为跃龙街道范围内城镇住宅房屋购买“保险+服务”试点,今年7月份,该县通过统计汇总,删减解危房屋、扩大保险范围等一系列措施,顺利完成第二年度“保险+服务”投保工作。
目前,该县投保城镇住宅房屋3800余幢,总建筑面积约292万平方米,房屋安全动态监测覆盖2016年前竣工的住宅小区5200余幢,总建筑面积近680万平方米。
第二年度“保险+服务”投保及监测面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动态监测,配合属地街道、社区房屋安全监管员常态化网格巡查,一张覆盖全县主要城镇住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保护网”已形成。
主要做法:
一、结合实际,明确投保内容
该县为城镇住宅房屋购买的投保险种包括城镇住房保险、临时安置费用保险、应急加固维修费用、人员伤亡保险以及扩展条款。
1、主险初始投保总建筑约292万平方米,投保金额超过58.4亿元。其中保障内容涵盖保险房屋整体倒塌造成城镇居民的房屋损失、因房屋整体倒塌发生的临时安置费用。赔付标准为城镇居民住房保险每平方米最高赔偿限额2000元,临时安置费用每次事故最高安置180天,每平方米每天的安置费用为0.5元。
2、因该县由个人建造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落地房较多,且这部分房屋中木结构、砖木结构比例较高、业主经济条件不佳,故在保险中加入扩展条款及应急加固维修费用条款,将层高在三层及以下的城镇房屋纳入保险范围,而应急加固险应用于在日常巡查、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倒塌风险的房屋及大风、雨雪恶劣天气下避免房屋倒塌而开展必需的应急加固,每年累计赔偿限额30万元。今年4月,动态监测机构发现西后墙头巷22号房屋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房管中心、跃龙街道、人保及动态监测单位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查勘,并商定维修方案。由业主及保险按比例出资,于5月份完成修缮工作。
二、多方监管,确保监测、巡查无忧
1、规范巡查流程。为5200余幢进行动态监测房屋安装铭牌,监测人员在对房屋进行深化查勘、检测分析,持续观测危险状态后通过手机app扫描安装铭牌,登入互联网填写巡检报告,如发现房屋出现结构异常变化、倾斜等情况,将损坏情况拍照上传,由专家组对(上传的)问题进行判断。
2、做好“规定动作”。根据系统平台统计,第一年度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户外、入户检查、跟踪结构裂缝、倾斜测量,巡查房屋8352余幢•次(完成30%入户量),其中对老旧房屋、C级、D级危房巡查594幢•次;对住户、网络舆情反映较大的房屋进行仪器监测,完成裂缝监测55幢,灰饼标记74幢,观测106幢•次;沉降、倾斜监测68幢,173幢•次,被监测房屋暂无异常。
3、及时发现违装。第三方监测机构同时负责对监测范围内房屋的装修巡查,在日常监测中发现住户正在装修,即入户进行查勘,如发现业主存在违法装修,收集图文资料第一时间报送至属地街道、社区。并配合行政执法部门督促业主做好恢复原状。第一年度中,通过装修巡查及上报的信息,该县相关部门成功阻止10余起违法装修,并已要求业主做恢复原状处理。
4、实时掌握情况。该县房管中心、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后台跟踪系统,实现实时查勘房屋监测情况并做出快速反应,确保房屋使用安全。同时根据房屋安全状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巡查频次。当遇到台风、暴雨、大雪等灾害性天气时,要求增加巡查频次。将巡查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房屋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房屋安全事故。
三、增配人员,强化房屋管理
该县针对房屋安全管理部门人手少、工作体量大的问题,委托投保的保险公司提供3名常驻人员,用于日常技术性服务。其中1名具备二级注册结构师及以上资格,2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中级工程师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3人用于管理“保险+服务”范围内的投保、监测房屋的信息梳理、归纳、统计和归档,操作房屋管理各个系统。并在涉及房屋安全类投诉、信访、网络舆情情况下,配合县房管中心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对房屋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及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负责对该县18个乡镇、街道的片区监管员、房屋安全管理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极大的加强了该县常态化、网格化的巡查力量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