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立潮头 奋楫扬帆⑦:揭秘看不见的城市“大动脉”! 宁波地下管廊长啥样?
来源:甬派 发布日期:2018-10-12 10:27 浏览次数:
字号:

地下综合管廊,因建设、运营均位于地下,而自带神秘色彩,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甚至一提到地下管廊,便会让人联想起国外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可以行使汽车的巨大“下水道”。

其实,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建起一个地下“廊道”,让原来地下的电力、通讯、自来水、给排水、燃气等各种管线,一起“住进”同一个空间。碰到维修等情况,无需反复“开膛破肚”,进入地下管廊即可,让城市道路彻底告别“拉链马路”。

(通途路综合管廊断面透视)

(综合管廊纵断面示意)

宁波是浙江省最早开展综合管廊建设的区域,走在全国前列。自2016年以来,宁波共启动了12个综合管廊项目,共计42.6公里,总投资约31.8亿元,其中已建成杭州湾新区滨海六路综合管廊5.8公里,在建项目8个22.9公里。至2035年,全市将建成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

地下综合管廊究竟长什么样?怎么运营?有啥作用?今天为你揭开宁波地下“迷城”的面纱。

东部新城地下管廊:

已避免地面“开膛破肚”300多次

在高楼林立的东部新城地表之下,竟然有一条神秘的“走廊”——地下综合管廊,总长9.38公里,是浙江省启用的首条管沟,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第一条专项规划将近10公里的综合管廊,主要分布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及行政服务中心等区域的地下,稳稳支撑起了东部新城核心区域。

进入东部新城地下管廊区,经过一个“T”形路口后,即能看到两侧布满不同规格的钢铁支架,分门别类地敷设着供水管、电力与热力管,整个空间井然有序。虽在地下,但整个管廊空间的空气流通十分顺畅。

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地下管廊延伸着成千上万的各种管线。监控室24小时都监控管廊,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就会派出人员进行应急处置,保障管线运行安全。

综合管廊的使用,不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蜘蛛网,建成至今,还避免了地面反复开挖300多次。记者不禁惊叹于东部新城超前的规划理念。

“这样的管廊,从来没有见过。当时投入这么大资金建设,可以说是奢侈品,但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它的大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真是造福子孙的‘里子工程’。”同往参观的一位市民说。

“将各类管线纳入综合管廊,能保证各类管线不受土壤腐蚀,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综合管廊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不少于100年。”宁波综合管廊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采用‘三横三纵’布置,形成网状,串联起江澄路、海晏路、河清路、宁东路、宁穿路、中山东路等六条道路。”

据介绍,东部新城综合管廊服务面积8平方公里,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等各类管线累计入廊360公里,发挥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6年年底,东部新城指挥部启动了综合管廊整治提升工程,投资1000万元,主要增加视频监控、网络覆盖等设备,同步构建智慧管廊平台,工程已于去年11月完工。

杭州湾新区地下综合管廊:

规模全市居首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近期,宁波杭州湾新区首条地下综合管廊——滨海六路(职教西路——兴慈八路)地下综合管廊顺利通过综合验收,并将适时投入使用。

目前,该新区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共有6个,总长近20公里,居全市之首。此次通过综合验收的综合管廊也是宁波市中心以外区域建成的首条综合管廊。

滨海六路(职教西路——兴慈八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西起职教西路,东至兴慈八路,全长5.8公里,采用双舱断面形式,入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3类,总投资约2.5亿元。

从控制中心往下走两层,就到达滨海六路下的综合管廊内部,一个凉爽的世界扑面而来,管廊内部宽敞明亮,多人在下面行走也毫不费力。管廊内将对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设施分层架设与铺管。管廊各个角落都装有高清摄像头,管廊两侧已设计好相应的铺设架,共分为三层,一侧将铺设强电管,另一侧铺设弱电管,最底部则是供水管。

根据建设规划,滨海新城作为新区综合管廊工作的启动区块,于2016年启动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阶段正全面推进“两横四纵”(滨海六路、玉海西路、杭州湾大道、金源大道、中兴一路、滨海大道)六条道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总长度近20公里,入廊管线包括供水、电力、通信、燃气、污水等管线。

滨海新城综合管廊有单舱式、双舱式、三舱式和四舱式,宽度从3米至11米不等,六条道路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采取不同舱式。除了地下管廊,新区还配建了一座控制中心,这里将成为地下管廊的“心脏”。技术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各条管道的运行情况。

杭州湾大道、金源大道、滨海大道、玉海西路和中兴一路等五个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也将在2019年全部建成。届时,滨海新城将形成完整的“二横四纵”管廊体系。

通途路管廊工程:

电力线路改造同步实施

(开工照片)

今年4月开工建设的通途路(世纪大道-东外环)综合管廊,是我市首条结合电力线路改造同步实施的综合管廊,也是我省首条采用盾构方式推进的综合管廊。

通途路(世纪大道-东外环)综合管廊是宁波市规划综合管廊系统中连接世纪大道和东部新城管廊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宁波市高新区通途路北侧,西起世纪大道福明变,东至东外环规划新乐变,结合电力上改下予以实施,长5.4公里,总投6.95亿元。

(开工照片)

通途路管廊目前已完成全部9个工作井地连墙施工,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及始发工作井结构主体工程作业,累计完成投资约2.9亿元。项目计划于2018年12月开始盾构掘进施工,2019年底建成。

作为浙江省内第一条盾构综合管廊,它的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综合管廊在城市建成区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思路。

建设地下管廊有什么好处?

如果说,“面子”是城市的风貌,那么,“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

地下综合管廊这些看不见的城市“大动脉”,有什么样的好处?

宁波市住建委地下空间相关负责人说:“综合管廊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对推动城市集约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创新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管线维修和交通堵塞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很多管道都是埋在道路底下,一出现任何问题,就要开挖马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现在马路上车辆越来越多,管道施工就会造成交通堵塞。而地下管廊则不会。举个例子,比如某天通电电缆出问题了,只要让维修人员拿着设备到地下综合管廊进行维修即可,既方便了管线单位的维修和管理,也避免了影响交通的问题。

其次,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由于之前的某些工程缺乏前瞻性,一些管线工程没有留下准确图纸,建设系统缺乏精准信息数据,致使有时候会发生挖开后碰到障碍物而不得不绕道、改线、改管等现象,对于管线单位而言,也是一件麻烦事。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将极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三,台风断水断电的问题。

夏天时,强台风来临,对地上的电线杆、高压电箱、燃气管道、水管等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台风破坏这些设备后,不仅要麻烦维修人员进行维护,对于没水没电的市民而言,也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有了地下管廊,水电气等管线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再也不用担心断水断电了。

“从长远来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避免埋设或维修管线反复开挖道路现象,还能逐步消除空中‘蜘蛛网’,改善城市面貌,并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地下空间,拉动经济增长。综合管廊建设,将结合新城开发建设、旧城城市更新、电力线路改造和轨道周边开发,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闻多一点

近三年,宁波地下空间面积增加超过1410万平方米

宁波地下空间开发总量逐年增大。近三年,全市地下空间面积增加超过1410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底,市域地下空间总建设规模约4300万平方米,人均面积已接近《宁波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规划的2020年人均5.5平方米的目标。

东鼓道商业中心是全国轨道交通商业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两站一街区地下商业体。自去年8月正式开业至今,东鼓道的月均客流稳步上升,如今日接待近5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期会飙升到7万人次。

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呈现多元化趋势。如世纪东方综合体地下一层空间结合地铁1号线福明路站设置有大型超市、餐饮店、购物中心,地下二层为停车场等;高新区文体活动中心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下二层为标准规格的游泳池等健身设施。

地下空间开发深度逐步增加。在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以及重要交通节点,地下空间开发深度逐步由原来的地下一层发展至地下二三层,甚至地下四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宁波共有罗蒙环球城、环球航运广场、东部银泰城、宏泰商业中心、来福士等13个项目开发至地下三层,另有威斯汀酒店1个项目开发至地下四层。

“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新城开发带动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75公里,并有多条线路在建,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两江北岸等多个新城区域也在加快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正面临重要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