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争攻坚 |慈溪打造城乡争优公厕革命“蝶变样板”
来源: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8-12-11 14:35 浏览次数:
字号:

夜晚的鸣鹤古镇别有一番风味

近日,达蓬山环湖亲子乐园里原本不起眼的公共厕所频频惹来游客点赞。厕所内成人坐便位、儿童坐便位、儿童洗手盆、安全抓杆、挂衣钩等一应俱全。这样的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正是慈溪推进“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今年来,借宁波“城乡争优”攻坚行动,慈溪开启了新一轮旅游厕所的改造,更着重提升软硬件质量的同时,又出台了新一轮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政策,把改建厕所最高补助额度从去年的每座10万元提升至每座20万元。

匡堰镇一改造后的农村公厕干净整洁

截至目前,当地已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5座,其中龙山镇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厕所、达蓬山环湖亲子乐园门口厕所和观附公路厕所配备有第三卫生间。根据三年计划,慈溪至2020年还将新建旅游厕所13座,改扩建16座,不仅覆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还包括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及旅游餐馆等。

在慈溪,公厕正从脏乱差的代名词“变身”为干净温馨的风景线,且旅游景区的公厕并非个例。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农民公园的西北角,一座粉墙白窗的小房子在绿荫掩映中格外显眼。几个月前那儿还是一处气味难闻、无处落脚的公厕。“由于地处公园,周围又是居民区,该处公厕的使用频率颇高。年久老旧再加之疏于管理,长期来不少人都捏着鼻子上厕所。自改造后,这里环境变化天翻地覆。”保洁员刘英守着这个公厕十年整,这份工作如今让她倍有面子。

新建的慈溪大剧院美轮美奂

据悉,匡堰镇按照浙江省农村公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今年陆续对建成区内26座公厕进行整体提升,总投入资金达到280万余元,改造面积740平方米,打造宁波市级城乡争优公厕革命的“蝶变样板”。

改造工程启动前,该镇对建成区所有农村公厕进行了基础摸底调查,科学制订方案,明确改造标准,对镇文化休闲广场、龙舌村茹家桥头等区域的12座公厕统一拆除重建;对农民公园、高家市场等人口稠密区域的公厕“扩容”,设置无障碍设施,安排专人进驻管理;对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无改造条件的简易厕所关闭拆除。

霓虹灯下的周巷天元天潭路古玩街

针对农村公厕用量大、使用者习惯差、后续管理难的现状,该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设置蹲坑数量,同时对下接管道接口加宽,防止因用量过大堵塞管道;科学设置地下化粪池;合理接入污水管网,对尚未具备纳入条件的公厕,预留管道口;取消农村公厕室外倒粪口设置,美化环境。

公厕环境变好可不能只是“昙花一现”,还得层层推进。为此,该镇专门安排了1名工程管理人员作为改造工程专管员,同时通过镇、村、站三级联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目前,该镇对各村新建60平方米以上的公厕实行精细化运作,由镇属物业公司派人员常驻保洁。对完成改造的公厕实现“所长+”创新服务机制全覆盖;对其余不具备进驻管理条件的,依托镇环卫站定期现场巡查和“网格+”双重服务机制强化动态监管。

灯火璀璨的新城河夜景新貌

“公厕革命”开展以来,匡堰镇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同时也吸引了社会资本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改革”中来。“镇政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对新建改造的农村公厕按工程资金予以一定补助。目前也有部分企业提出出资意向支持公厕改建,目标是形成一个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当地自筹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体系。”匡堰镇相关负责人说。

“‘公厕革命’既是‘面子’改造工程,更是‘里子’变革的举措。”慈溪市城乡争优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慈溪市按照“关键小事、民生大事”的站位高度狠抓农村“公厕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农村公厕新建和改造工作。同时,与“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打造农村新风貌,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今年慈溪市农村公厕改造任务762座,目标完成840座,目前大部分已完成改造,以匡堰镇率先验收为始,各镇、街道也陆续进入了验收阶段,这标志着今年慈溪“城乡争优”攻坚行动民生实事工程进入尾声,2019年新一轮改造也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