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宁波,未来靠什么腾飞?
来源:甬派 发布日期:2018-05-13 00:00 浏览次数:
字号:

(平行进口汽车扎堆入驻梅山)

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

过去40年,宁波人以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趟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今天,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宁波正面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强兵越逼越紧”的严峻形势。刚刚被《第一财经周刊》评为“新一线城市”的宁波,未来靠什么实现腾飞?如何与杭州错位唱好“双城记”?

专家认为,改革既是破解发展难题的一剂良方,也能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扫清制度障碍。“面对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风浪险礁,宁波要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下‘硬骨头’,抢抓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大机遇。”

最多跑一次,跑出宁波加速度

“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新时代宁波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五一”小长假刚结束,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宁波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服务争效”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要聚焦重点、难点和群众、企业的关切点,加快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在近日举行的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交流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审批服务标准化全覆盖,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长效化建设。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经第三方评估,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达到87.9%,群众满意率达到96.5%。

(4月20日起,旅客进出境流程从原有的8个环节精简为5个环节。)

3月26日开始,宁海县对常态化企业开办从原先承诺的20天缩减至3天,降幅达85%。“原本计划用3个月时间办妥手续,没想到3天就在行政服务中心自助发票机上领取了税务发票。”宁海慧绪模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赖雪慧感慨道。

市委改革办有关人士指出,今年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继续拓展外延,“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就要延伸覆盖到哪里,改革的效应就要体现到哪里。”

据悉,2018年我市将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包括构建统一规范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涉政中介机构和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延伸等举措。

靶向攻坚,改革强市先人一步

5月3日,宁波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肯定。

这是宁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近年来,我市先后有100多项改革获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包括中国制造2025试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高能级国家级试点,以及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等省级试点。

但横向比较,宁波这么多项改革试点中,在全国叫得响、群众认知度高的并不是太多。

改革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宓红认为,去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四个强省”第一个就是改革强省,宁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改革强市必须先人一步。

目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下一步如何改革强市,冲出突围?专家建议,宁波要靶向攻坚,瞄准焦点,聚焦热点,打通堵点,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上先人一拍,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上快人一步。

——深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放宽外资准入,优化口岸服务,扩大对外投资,加强政策复制,努力打造开放层次高、营商环境优、辐射作用强的开放高地。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是提升口岸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眼下宁波要结合关检机构改革,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流程,继续走在全国试点地区前列。

——商事制度改革再进一步,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今年,镇海区、北仑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将率先试点“证照分离”,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离的许可类证都要分离出去。

——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推进各条线业务系统与“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构建网上网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移动办”。

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一些沿海省市的改革力度之大出乎意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去年6月底,宁波市党政代表团就赴深圳学习考察。“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引领者。特区成立30多年来,深圳率先改革、创新转型,值得宁波学习借鉴。”市领导如是表示。

此次调研之前,一篇名为《重回2009,看看7年来深圳做了什么》的文章,摆到了宁波各级领导干部的案头。该文认为,“今天的宁波在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上与7年前的深圳十分相似,但7年后,深圳GDP成功超越香港,财政收入接近八千亿元,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

知不足而后进。我们不妨以深圳的“昨天”审视宁波的“今天”,以深圳的“今天”考虑宁波的“明天”,这也为宁波带来了改革的新动力。

除了深圳,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也在大力推进改革。如福建的“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放管服”改革,引领着当地的经济体制改革,该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领先全国。

无疑,在新一轮开放进程中,改革是开放活水之源,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专家认为,作为肩负众多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的宁波,要加快进行制度创新,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改革争先,时不我待。近两年,宁海升级再造小微权力清单,扩面提效涉农资金改革,集成发力县域改革创新,共落地见效国家和省市试点22项。鄞州、象山、慈溪等地,也在改革大潮中奋勇争先。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宁波迎着改革曙光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