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前沿 | 垃圾分类宁波出实招:3厂6站建设加速,社会资本加持
来源:甬派 发布日期:2018-07-02 00:00 浏览次数:
字号: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关键民生小事。如何杜绝“垃圾围城”?小区内物业混收混运怎么规范?宁波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及收运体系建设情况怎么样?昨天下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介绍。

3厂6站建设加速

目前,中心城区667个小区共39.75万户居民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分类覆盖面达82%,生活垃圾分类正快速推进——

宁波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置设施“3厂6站”建设全面加快,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7年8月全面运行,使中心城区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950吨/日;

餐厨垃圾处理厂已于今年6月21日试运行,厨余垃圾处理厂将于8月投入试运行;

6座转运站中的4座已陆续完工,剩下的项目仍在加紧建设中,2018年底前将全部投入使用。

分类收运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累计向居民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50万余套,采购分类收运车198辆。建立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单独收运网络。

解决混收混运实招不少

目前宁波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情况怎么样?这是不少小区居民关心的热点。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陆东晓介绍说,按照目前四分类的模式,分别采购四类垃圾专用收集车,打造四类收运体系:

厨余垃圾都是专用车辆到小区进行“公交化”收运,小区物业负责在每天固定的收运时间前将厨余垃圾桶集中到指定位置,厨余车负责收运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收集后直接运往厨余垃圾处置设施;

可回收物鼓励居民自行就近变卖,小区内的投放出来的可回收物由小区物业自行处理,该类废弃物的运输和处置由市供销社行业管理。

居民家庭的有害垃圾由社区通过每月21日的有害垃圾收集日定时定点收集,机关、学校、企业的有害垃圾由所在单位负责收集,由于数量较少,待积累到一定量后,电话通知各区的城管环卫部门,由他们上门将有害垃圾运输至每个区的有害垃圾暂存点,有害垃圾处置企业派遣专业人员和车辆至各区有害垃圾暂存点进行集中收运,运输至末端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各区暂存点之后的运输和处置由环保局监管

其他垃圾目前仍按照环卫部门上门收运和小区物业自行收运相结合的模式执行,年底前各区大型转运站投入使用后,都将执行环卫部门上门收集。

她表示,下一步,将公开每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及负责人信息,接受居民监督,向居民公布收运时间、车辆、垃圾质量等信息。

小区内存在的混收混运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该如何规范小区内物业企业的收运行为?

对此,市住建委巡视员沈祥苗说,市住建委已经制定完成《宁波市物业服务企业和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步开发物业服务行业信用平台,并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信息评价内容。

“目前,垃圾分类最大的难题和矛盾是装修垃圾,也是人民群众和物业服务企业关注的焦点。”沈祥苗说,市人大、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双组长制的《宁波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起草小组,市住建委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并积极呼吁和推动装修垃圾按照生活分类的有关体制机制进行完善,特别是正视装修垃圾清运市场化后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市住建委也将积极主动做好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等再生资源收运体系建设事关长远,下步会重点推进哪些工作呢?对此,市供销社监事会主任钟毅君说,将以问题为导向,以重构再生资源收运体系为重点,全面谋划好全市新一轮再生资源收运体系,到今年底修编完成全市新一轮再生资源收运体系规划;全面推进收运设施建设,指导督促区县(市)新建或整合一批再生资源收运设施;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回收模式,尝试智能物流驱动型回收模式。

下一步宁波的生活垃圾分类该怎么做?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郑一平表示,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生活垃圾分类,落实“污染者付费”机制,激励市民主动减量和分类;建立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机制,探索跨区域处理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属地政府主动减量与回收利用。同时,提升源头分类质量,规范源头分类精准投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