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东耀在调研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时强调
攻坚克难抓推进 善作善成求实效
让人居环境更舒适城市品质再升级
4月4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在江北区调研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中村改造工作。
他强调,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六争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攻坚克难抓推进,善作善成求实效,让人居环境更舒适,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白沙街道贝家边小区建成于1990年,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涉及11个楼道,共180户居民,是典型的“开放式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作为我市8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试点之一,于2018年9月启动全面改造提升行动。改造项目包括:车棚改造、绿化景观提升、宣传设施改造、路面修复、楼道改造、社区用房改造、违建拆除、管线上改下、监控安装等工程。
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目标,贝家边小区通过成立居民自治小组,探索共商共建共管老旧小区改造的“居民自治”模式,该小组成立半年多来,累计牵头召集或参加协调会20余次,组织意愿征询3论6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50多条,协调矛盾纠纷30余起,确保各类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在改造中,白沙街道坚持越是难攻破的难题,越要发动居民“一齐参与”的原则。其中车棚改造每户居民自行出资100元材料费,雨棚改造每户居民出资200元材料费,宣传墙等项目由社区共建单位出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裘东耀来到小区,仔细了解改造措施和改造前后变化,实地察看房屋外墙楼道、智能充电共享停车棚、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室等,询问居民对楼道灯和防盗门安装、公共车棚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是否感到满意,对小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环境舒心、亮灯暖心、安保放心、治理凝心、文化贴心的“五心”做法给予肯定。
他希望街道社区干部继续用真心真情去推动小区“微改造”“微更新”,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裘东耀听取了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部门和海曙、江北、鄞州三区政府的有关情况汇报。
他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中村改造,事关群众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质功能提升,是深化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推进平安宁波建设和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细抓好。
他强调,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推进老旧小区环境面貌“蝶变”。要坚持改造为民、改造惠民,突出各方参与、共同缔造,注重“微改造”“微更新”。要坚持以点带面、长短结合、硬件软件同步,促使改造提升工作更切合民心民意和各地实际。要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加强典型宣传和氛围营造,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共推的良好格局。
裘东耀强调,要把城中村改造工作放到更重要位置,加快编制改造规划、行动计划和项目方案,加快出台投融资、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等政策,加快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和具体工作的协调推进,同时,坚决严厉打击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黑恶势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尽快落到实处、尽早见到实效。
张良才参加调研。
江北区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2018年以来,江北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紧紧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建管并举完善长效机制,一批老旧住宅小区的环境品质和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列入2018年试点的贝家边、砖桥巷、茗雅苑三个小区已经完成改造提升,合计改造面积7.31万平方米,15幢、656户居民从中受益。与此同时,江北区在全市较早启动新一轮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作,经过实地排摸、意愿征集和自筹比例调查,从上报的14个小区中精选出槐树公寓、正大花园、柏树桥小区、文萃小区、锦育小区和逸嘉新园南区等6个小区,纳入江北区2019年度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范围,相关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江北区从居民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切入,在“清洁江北”大行动中将老小区环境整治作为重要一环。一是集中力量治“五乱”,累计整治乱停车10177辆、僵尸车94辆、乱种养503处、乱张贴楼道3464个、乱拉挂632处,清理各类垃圾乱堆放2330余吨。二是实事求是促“五修”。区分轻重缓急,累计修补破损路面110处、墙面脱落98处,修葺屋顶渗漏水1.6万平方米,疏通化粪池385处,修补绿化4.5万平方米。三是集中精力抓好垃圾分类。目前全区老旧小区都已设置垃圾集中堆放点,统一了投放标识、建立了协管队伍,城区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清运难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江北通过公布住宅小区行政执法清单,建立小区联合执法队伍,开展联合跨部门执法等方式,努力破解“执法进小区”难题。截至目前,已开展联合执法行动74次,对违法经营、违规出租、违规倾倒等“五违”典型行为采取重拳整治,先后查处违反房屋安全使用行为4起、违法经营行为44起、违规倾倒大件垃圾行为163起、违规出租房屋行为89起、违规放养犬类行为42起;其中立案106起、做出处罚决定65起,罚款7.6万余元;先后开出了全市第一张违法毁绿、违法张贴小广告的行政处罚单,对小区不文明行为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经验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龙头作用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覆盖到老旧小区整治的每个角落,以党员带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基层党建和环境整治工作相融合、两促进。通过开展“进民户、访民情、解民忧”等行动,先后发动778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1500名街道社区干部包干到户,有效破解了一批事关民生的实际问题。如白沙街道正大花园的“红管家”,针对老小区“僵尸自行车”占用公共通道问题开出治理“良方”,通过回收居民捐赠的废旧自行车,安排物业专人负责登记借还车,变“僵尸自行车”为免费共享,获得群众点赞。
二、坚持共同缔造,探索自治共管
持续推动老旧住宅小区的治理模式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目前多个小区成立自治小组,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江北区还依托社区民情站,定期组织部门、街道、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等五方召开民情恳谈会,采取“民事民说、共商共议”的方式解决民情小事。如贝家边小区就成立了居民自治小组,已牵头召集或参加协调会20余次,组织意愿征询600余人次,收集提供意见建议50多条,协调矛盾纠纷30余起,有力保证了试点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繁景社区探索建立的协商众筹模式,其中一个楼道20户居民短短一天就众筹了6000元墙面整修款,隔壁楼道纷纷效仿,原本较难推进的“微整修”难题迎刃而解。
三、坚持市场服务,发挥主体作用
发挥物业企业环境整治主力军作用,通过加强物业服务管理,努力使各类“顽疾”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强街道(镇)级物业管理综合管理平台,将小区物业管理职责纳入基层管理范畴,实现物业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若干意见》《物业服务综合考核办法》等文件,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理,倒逼物业服务规范有序、质价相符。积极推动物业费调价工作,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已明确槐树公寓等4个小区纳入先行调价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