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住房保障上了新闻联播的头条!
8月9日晚19:30,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住房保障房圆了2亿困难群众“安居梦” 》。宁波作为率先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城市,因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典型。
从危旧住房改造到棚户区改造,从廉租房到公租房,从经济适用房到共有产权房……一项项举措体现出我们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住房保障已经圆了2亿群众的安居梦。
国家大力推进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公租房扩大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一系列政策的密集推出,让在宁波务工的姚增一家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顺利申请到了保障房,“我住进来的时候蛮惊喜的,热水、油烟机、煤气灶都很齐全,每个月300元钱,” 如今,姚增不但把父母接了过来,还在宁波解决了小孩的上学问题。
对此,宁波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副主任蒋安平说:“如果我们的住户住进来了,小孩上学、大人看病,这都解决不了,那还算什么保障房?那老百姓也无法安居了。”
住有所居,居则安逸,一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也是检验一个城市民生保障的标尺。
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实物配租和货币化并举的住房保障、实施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特色棚户区改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进行老旧住宅小区环境整治……这些年来,为圆老百姓的“安居梦”,宁波做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来看看宁波具体是怎么做的——
优化调整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2002年以来,宁波相继实施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保障政策,
2010年正式出台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并大规模启动公租房房源建设,
2014年开始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进行了并轨,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宁波不断调整、完善,建立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目前,住房保障已覆盖到平均收入线以下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和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就业住房困难群体。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平方米,房源遍布全市各区县(市),已累计保障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12万余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基本实现了申请一户保障一户。
2014年,以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为契机,我市各区县(市)均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推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的保障方式。
目前,我市各地均已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货币补贴保障范围,部分区县(市)更已放宽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货币补贴保障30997户,累计发放补贴金额约为7.54亿元,其中目前正在补贴家庭7744户,2018年共计发放货币补贴5219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加快构建覆盖全市、保障基本的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确保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实现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待遇。
打造特色棚改
据统计,我市中心城区90年代以前建造的住房面积占比高达88.27%,由于建造时设计施工标准不高,房屋使用过程中又存在野蛮装修频繁拆改现象,房屋日常维护缺失等多种因素,许多房屋已逐渐退化成功能不足、配套缺失、环境杂乱的老旧住宅,部分房屋安全隐患严重,要求改造的呼声也日趋激烈。
我市成为了全国首个把危旧房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重点的城市。
2014年10月,我市特色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
截至2019年6月,全市棚改累计完成投资1217.6亿元,完成危旧房征收改造521.20万平方米,受益家庭71044户;完成城中村拆迁改造516.17万平方米,受益家庭35560户;完成棚改新开工安置房及货币化安置136728套(户)。
宁波创新打造“一主多元”的融资模式,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和各商业银行,实现棚改资金多渠道保障。
截至2019年6月,全市累计获得棚改贷款授信金额1611.58亿元,合同金额1442.19亿元,放款1099.55亿元。同时,我市成功发行棚改专项债券107亿元(其中2019年发行20亿元),获得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9.79亿元,获得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5.95亿元。
棚改不仅改造了一大批备受社会关注的危旧小区,对推进我市危房解危这项责任重大、难度很大的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对助推有效投资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对提升宁波城市品质、助推名城名都建设、促进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将产生长远影响。
完善制度城中村改造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的车辆乱停放、垃圾乱堆放、污水乱排放、广告乱张贴、衣物乱晾晒等现象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城市面貌。
为改变这种“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我市出台了《市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方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和统筹管理的意见》和《关于提升宁波市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品质的指导意见》等制度,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公共空间、绿化景观、设施设备、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安置房建设品质。
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作为我市今年重点民生工程正稳步推进。
下一步,宁波将着力把城中村改造等拆迁安置小区打造成为“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都市经济新版块和新型城市社区”。
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公共部位隐患突出、环境问题乱象丛生、物业服务良莠不齐、业主自治形同虚设、政府管理缺乏手段等五大类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大体系的设想:分别是“社区指导、业主自治、物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住宅小区公共管理体系、“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为主体,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为补充,政府以奖代补”的住宅小区公共资金保障体系、“政府监管执法为主、居民文明自治为辅”的住宅小区环境治理体系。
下一步,我市将开展标本兼治的整治活动,建立住宅小区公共管理、资金管理和环境监督执法等长效机制,使老旧住宅小区民生“顽疾”得到有效治理,环境状况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