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时代)
今天,我们为大家说道说道新江桥的前世今生。新江桥位于姚江下游末端,滨三江口。南北向跨余姚江。南接海曙区江厦街、中山东路,北连江北区人民路,为宁波中心城区重要通道,历史上亦曾是市中心陆路往镇海、慈溪、余姚、杭州的通道要津。
新江桥桥址即古之桃花渡。桃花渡旧称“桃红渡”,亦称“东渡”,昔为明州城东古驿道上重要津渡,宋时建置。
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英国商人台弗逊在姚江上架设浮桥,原位于旧城墙盐仓门至江北关帝殿衜头(即今天解放桥位置),次年移至江北岸桃花渡和旧城墙东渡门之间。桥梁由18艘木船连排,上铺木板。因与老江桥(灵桥)相对,称为“新江桥”。不过,当时的新江桥可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过的。英国领事馆派巡捕把守,过桥者每人要付4个铜钱的“通过税”。
(2006年11月新江桥打下第一根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沿江道路拓宽,浮桥木船减至16艘。1927年,宁波市政府工务局于各段桥板衔接处铺以弧型铁板,一端以铰链固定,一端仍可启闭。1935年、1946年曾发起改建钢骨水泥桥,未成。
1950年前后,国民党军飞机多次空袭宁波,新江桥浮桥被炸断两次。1953年,桥面板改为钢梁混凝土结构,桥长131.70米,宽6米,桥下净高2.10米,载重力7至8吨,单向通行汽车。
(2008年的新江桥)
1958年,新江桥拟改建成永久性桥梁。1960年,着手地质钻探。1969年,投资106万元,由省公路工程局设计,市政工程队施工,驻甬海军工程部队承担打桩任务。当年8月新桥开工,翌年9月30日竣工通车。新建桥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墩3孔双曲拱桥,保持了古代拱桥的特色。大拱肩上设有7个小拱,不但减轻了桥梁的自重,而且增大了泄水面,也使桥型更为美观。
全桥用1226立方米陶粒混凝土,减轻重量600余吨。全桥长304米(含引桥),其中主桥长163米,主跨37米,边跨33米,车行道宽13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桥面坡度2.53%,能通行100吨平板车。其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名之曰为“反帝桥”。后复称“新江桥”。
(新建成的新江桥)
新江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宁波中心城区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受技术、材料、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建成后又多次被过往船只撞击而造成桥梁严重受损。1995年和1999年,新江桥两次被检测为“桥梁技术状况呈逐年恶化”。2006年5月,经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检测,新江桥处于E级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坍塌。鉴于此,2006年9月11日晚9时,新江桥被紧急封桥,只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2007年2月,历经36年岁月的新江桥被拆除,旁架临时通行桥梁。2013年7月,新江桥开始重建。
新建的新江桥采用变截面T型刚构桥,简洁舒展,从外观上来看给人一种拱桥的感觉。遵循“记忆的延续”这一设计理念,传承了老新江桥(双曲拱桥)的桥型特点,体现出原新江桥历史风貌和情感记忆的延续。由于其上部没有拱圈或索塔等高耸结构,市民从桥上通过时能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