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报道 | 宁波:打造更具活力的幸福之城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23-10-25 15:20 浏览次数:
字号:

1.png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嵩江东路上的十方合胜青年社区曾是工业厂房,厂区环境脏乱且存在安全隐患,自从引入一家专业公司投资盘活这一地块后,原有老厂房摇身变成全新青年社交文化商业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实现多方共赢,这是宁波市推进城市更新的一项探索。

近两年,宁波市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可持续实施模式和配套制度政策,旨在打造更具活力的幸福之城。

设计是关键  

城市更新,设计是关键。今年7月实施的《宁波市城市更新办法》明确要求,城市更新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大力开展城市设计研究,运用城市设计方法,明确不同尺度的更新设计要求。

“我们要精细发力,利用设计手段延续历史文脉记忆。”在宁波市城市更新(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看来,除了在总体层面上强调城市总体风貌导控,还要在区县层面,衔接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让文脉记忆、空间能效得到延续和提升。

2.png

江北区慈城古镇

江北区慈城古镇在更新中保留老城历史格局,将原居民本土生活特色情境与古县城文化休闲旅游相结合,提炼街区历史人文特征、景观特色要素以及空间关系要素,重点针对街巷空间、公共空间等内容制定城市设计指引。

针对“全存量型”街区更新,宁波市通过城市设计进一步整合空间资源,提升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镇海区招宝山街区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高效利用存量空间资源,实现学校操场等设施的分时共享,打通封闭小区滨水步道,形成连贯开放的慢行亲水空间,有效补齐存量地区生活服务设施短板。

街区为引领  

街区是城市更新的基本单元,宁波市发挥街区统筹实施作用,出台技术指引,构建反映街区建成环境绩效的体检指标体系,建立问题需求与存量空间精准匹配的更新项目库。同时,设立街区更新专项补助资金,明确以街道为主体申报街区更新项目。2021~2023年,宁波市对星阳街区、压赛堰社区等13个街区更新项目,投入市级财政奖补3.47亿元,撬动有效投资27亿元,实现小投入撬动大建设。

一系列政策出台和奖补资金的落实,使得一个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按下“快进键”。

江北区甬江街道的压赛堰社区聚焦路面积水、停车难等“关键小事”,重铺排水管网,划出192个停车泊位。除了补齐“硬设施”,宁波市还注重丰富“软服务”,包括增补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促进传统物业服务企业向城市运营商转型,助推社区治理提质升级。镇海区招宝山街区白龙社区创新引入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将社区内5个住宅小区、8幢散居楼和公共区域整合为1个物业服务片区。“管理范围由分散到统一,服务项目由少到多,管理能力由弱到强,‘大物业’有效聚合‘物居业’三大共建主体,是我们社区不可或缺的力量。”白龙社区党委书记翁蕾介绍说。

市场深参与  

近段时间,宁波市民家门口又多了一项休闲选择,“IPN丨渔轮厂”项目开始试营业。傍晚下班后,市民可以带上家人走进渔轮厂,感受“梦田音乐”的热烈,或邀三五好友在码头排档小酌几杯。位于甬江东岸的原宁波渔轮厂地块,前身系1956年建成的宁波修船厂,有企业通过签订租赁协议获得了该地块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将其打造为以“演艺+”为核心的文旅演艺综合体。

近两年,宁波市利用设立更新基金、委托经营、参股投资等方式吸引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更新项目并完善资本退出机制。为解决城市更新资金短缺问题,海曙区注册成立海曙区城乡有机更新基金,获得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的积极支持响应。

同时,宁波市建立市区两级平台为主体的城市更新实施机制,突出运营前置,推进“规建管运”一体化联动。镇海庄市老街街区按照“统一做地、多方建设、统筹运营”方式,推进保护性开发建设。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宁波市已经探索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三种模式,即“国企主导+创新驱动”模式、“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和“资产盘活+产业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