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垃圾分类行业1个集体喜获“港城文化繁荣领域先进集体”通报表彰
来源:市住建局 发布日期:2025-02-12 09:37 浏览次数:
字号:

为树立先进典型、汇聚奋进力量,激励引领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繁荣港城文化”殷切嘱托、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推动港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宁波组织开展2024年度宁波“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港城文化繁荣)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决定,对98家港城文化繁荣领域先进集体和200名港城文化繁荣领域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其中,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荣获“港城文化繁荣领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


宁波自2013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过程中,立足多维度宣传推广、多元化培训教学、多角度品牌打造,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将垃圾分类公众参与作为社会教育治理的典型课题加以实践,十年如一日加以宣传引导,形成宁波人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努力实现市民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好”,其中“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考察项目获得201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宝贝 大行动”校园教育典型案例获得2018年度国际固协沟通宣传大奖,纺织废弃物创意回收利用荣获2021年度国际固体废弃物沟通宣传大奖全球第一名,在国际国内打造了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垃圾分类绿色文化。2023年全国城市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四色手掌”LOGO升格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并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宁波垃圾分类工作有11项被编入住建部汇编并呈报国办的《绿色中国—文明答卷》,《宁波垃圾分类实践与经验案例》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三个优秀案例之一。

IMG_8766.jpeg.JPG

2023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


多维度宣传推广

营造全民分类社会氛围


(一)设计“1”套专属标识,打造独一无二的宣传元素。宁波是国内首个设计垃圾分类视觉形象的城市,垃圾分类“四色手掌”LOGO、小蚁哥卡通吉祥物形象充分融合进宁波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宣传片、宣传海报、指导手册中,并广泛运用公交站亭、轨道交通、电视电台、新媒体等各类宣传媒介,营造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实现市级示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全覆盖,入户宣传率实现100%。

IMG_8767.png.JPG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二)出版“1”套科普读物,延伸分类宣传文化触角。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宁波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同年起编撰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系列书籍,已出版覆盖幼儿、小学、初高中、大学、居民、农村等全年龄段全领域12本书籍,普及垃圾分类的历史、处置、法律、资源利用等内容,共计印刷上百万册,并免费发放给学校、市民。其中,《垃圾分类 你我同行》教育丛书获得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优秀科普作品奖。

IMG_8768.png.JPG

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系列书籍

(三)举行“2”场全国活动,凸显分类宣传宁波特色。2023年举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共有130万人通过小程序参与线上答题,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2位参赛选手,央级媒体发布宣传报道30余篇,点击量超2亿人次。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宁波召开,并举行2024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78个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共350余人参加会议,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对宁波垃圾分类工作给予“抓得紧、抓得实、成效突出”高度评价,要求各地积极借鉴“宁波经验”。国家、省、市等各级媒体发布100篇宣传报道推广宁波经验。

IMG_8769.jpeg.JPG

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

(四)聚合“N”个分类主体,锤炼全领域宣传推广主力军。在发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人群社会属性,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参与度。针对普通市民,通过柴米油盐的激励吸引他们;针对公职人员,率先垂范严要求,党员到社区报到并接受监督;针对学生,提出“五个一”要求,通过绿色课堂、读物等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其中德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获得2018年度国际固协沟通宣传大奖。


多元化培训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全域覆盖


(一)组建五级讲师团,变“灌输式”为“参与式”培训。培训工作一直是宁波在公众宣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组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讲师团队伍,深入社会各群体、组织、部门开展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工作,让市民了解为什么要实施垃圾分类以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IMG_8770.jpeg.JPG

多元化培训教学

(二)有调研有需求,变“固定化”培训为“个性化”培训。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步深入,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群体越发细化,针对桶边督导员、物业保洁员、车队收运员等开展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实操性的培训。市、区、街道、社区四层宣传培训年均开展4000多场,年均覆盖人群40余万。

IMG_8771.jpeg.JPG

宁波市各行业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

(三)线上线下全覆盖,变“临时单一式”培训为“长期更新式”培训。2019年9月底,联合宁波开放大学成立宁波垃圾分类学院,用更加专业的团队和师资提升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在“宁波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开发线上考试平台,实现公职人员、社区书记、农村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2022年和市教育局合作,将其纳入师训范畴,覆盖百万教师。2024年成立宁波垃圾分类志愿者学院。


多角度打造品牌

整合社会各界资源


(一)扩大影响力,打造标杆擦亮分类品牌。宁波注重宣传品牌培塑,经过十年潜心打造,已经形成了具有城市影响力的“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考察、“阿拉来分类”挑战赛、“我就是影响力”“全民行动日”“有害换有爱”“小宝贝 大行动”“循环集市”等持续性宣传品牌。2023年,宁波市智慧一体化全品类回收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2024年,宁波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1000余场,覆盖社会各个层面。

IMG_8772.jpeg

垃圾分类研学活动

(二)深挖创新力,试点引领以质量强品牌。试点是创新的探路石,是提升品牌质量的机遇。如“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考察项目带领市民沉浸式亲身感受垃圾的收运处置全流程,并获得201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宁波共有宣教基地35个,已接待近20万人次参观,2019年由此诞生的垃圾分类研学成为全国首个由教育部门认定的垃圾分类研学项目。2023年宁波市垃圾分类实践宣教(海曙)基地入选全国百个科普基地。

IMG_8773.png.JPG

“百姓身边的垃圾分类课堂”荣获第四届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三)汇聚志愿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共筑“新时尚”品牌。十年来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注册志愿者已突破28万人,2024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近1.9万场,参与人数31.4万人,开展志愿者活动小区覆盖率100%,形成了”“老兵志愿队”“黄背包”“药健康”等为代表的,具有宁波特色、区域特点、行业特征、身份特质的志愿服务品牌,2023年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杰出项目——“百姓身边的垃圾分类课堂”荣获第四届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24年宁波市垃圾分类志愿者项目大赛获奖项目鄞州区下应街道“哨兵之厨余大作战”代表宁波参加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优胜奖。

IMG_8774.jpeg.JPG

箭岭村自然教育基地

(四)形成聚合力,高位推动孵化培育优质品牌。宁波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2019年成立宁波垃圾分类公益基金,募集资金约500万元,目前已支持30余个垃圾分类公益项目:其中纺织废弃物创意回收利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国际固体废弃物沟通宣传大奖全球第一;奉化箭岭村已成为浙江省首个“零污染村庄”,获得生态环境部6200万资金支持,在该村建成全国唯一自然教育基地,该项目发起人刘安芬当选2021年最美宁波人及2023年全国百名生活垃圾分类达人。


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是基础,意识层面的改变才能带来行为习惯的转变,宁波在十年奋进过程中,结合市民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社会发展方向等不断调整宣传的方式方法,通过渗透式宣传和市民内心产生共鸣,努力让垃圾分类倡导的绿色低碳文化成为城市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