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总规于10年后即2015年作修订——当时东部新城已建设了十年,市行政中心已完成东迁——提出三江片将在进一步完善东部的基础上,重点向西、向北发展。而到今天为止,这一个“重点”,还在被城西、姚江北岸的楼盘用来作为自己多么有前途的一种广告语。
从老三区到市六区,从三江口到东部新城,宁波的城市空间在之前这30年里的变化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的若合符节,令人对新一轮总规会如何描画宁波下一个30年的城市图像,更生期待。
今天,如果以我们工作生活的视角来从地图上看宁波城,可以发现,由东外环——鄞州大道——机场路——北外环围合而成的这样一个圈,基本上集中了城市最繁华的去处、最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资源。
这个圈,可以视作今日宁波城的内环。
内环以内的空间,拓展余地已不大。但依然还有许多城市的肌体需要美化、更新、填空——在中国明确要告别“摊大饼”式的粗放城市化的今天,宁波对城市建成区的精耕细作,应该成为城市生长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被视作宁波城市象征、标志的很多功能区块,10余年前即已提出建设方案,但至今却仍然还是工地或荒地,比如——
已经多轮规划、建设且持续推进了多年的三江六岸,至今仍有不少断点,迟迟无法连线贯通;同样经过了多轮规划、设计、定位的月湖西区,目前很大一部分区域还是断壁残垣的景象;江厦桥东、香格里拉大酒店旁边当年被称作“老城区最后一块黄金宝地”的这个地块,今天还是工地;老外滩对面的老城区“第一高楼”,其建成也尚待时日;
东部新城已经基本成型的核心区内,城市之光、宁波中心到底谁会成为最先开建的“宁波第一高楼”,还是一个疑问;作为南部新城最核心区域之一、10余年前谋划的BEST广场,今天仍余有印象城对面的宝龙广场在建;湾头开发了10几年,还在等一座万象城;甬江北岸,受制于各种因素特别是庄桥机场限高,迟迟难以启动高品质的城市更新……
内环之内,更还有大量的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九十年代初建成但今天已经明显破败甚至已成危房的老旧居民小区,需要更新改造或者拆除新建。
宁波城要长得更标致,加速内环内的建设,是需要以“抢”的态度来做的一件大事。这不仅关乎城市形象、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关乎优质人才的引入和留驻——而这关系到宁波进入新时代后的发展耐力、潜力。
宁波今天处在城市内环与绕城高速之间的区域,可能是近期“宁波城能长得多大”最直观的一个想象空间。
这些区域,无论是北面的洪塘、庄桥、骆驼,还是南面的姜山,东面的小港、邱隘、五乡,西面的空港区域、古林、望春、集士港、高桥,虽然还呈现一种与主城区贴近却尚未完全融入的城乡接合部状态,但它们肯定会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变成真正的城市。
目前,阻碍这些区域真正成为城市组成部分的因素,除了观念,就是观感。
观感的改变,一方面需要征拆进度的加快、宅地供应和楼盘建设跟上——新的居民住进去是第一步。
另一方面,更需要类似环城南路西延这样的交通大通道的更多、更快建设,来加强这些区域与主城区的联系,还需要类似已经建成的奥特莱斯、市妇儿医院慈城院区、在建的奥体中心等配套设施的落户——只有完备的教育、医疗、文体娱乐、商业等公共配套设施,才能生成这些区域的都市气息和居民的城市融入感。
而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宁波城真正的变大,应该在绕城高速以外的市六区范围内。
东面,在城市东扩、东部新城成为新的城市中心之后,东钱湖这块“宁波城市的至尊瑰宝”,已经具备从“后花园”升级为“城中湖”、从景区变为城市副中心的基础。
再往东,以“一带一路”语境下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梅山、春晓为中心,北接郭巨、白峰,南连瞻歧、咸祥、塘溪乃至奉化区的松岙、桐照、莼湖等地,这一片滨海的广阔天地,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宁波城市产业、人口新的扩展极,成为宁波未来实现真正的滨海城市“蓝色梦想”的脚注。
南望,是奉化区。今天的奉化,有理由将之视作当年刚刚撤县设区的鄞州。宁波城区质的拓展,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建立在宁波这个最年轻的区真正融入主城区的基础上。
如同当年江东南路延伸为宁南路、彩虹路延伸为天童路、中兴路延伸为钱湖路,已经在建的机场路南延高架、奉化城际铁路,是奉化融入主城区最先需要发力的一环,但仅有这两条大通道恐怕还不够,还需要将奉化区的路网与主城区大的路网作更具前瞻性的对接规划。
西望,是已经与奉化接壤的新海曙。四明山下绿水青山、风光秀美的章水、龙观、鄞江,已是今日海曙新的天地。如果把宁波城市的边界,从绕城高速往西一直推至四明山,将会是何等景象?
北望,是千年慈城——荪湖——保国寺——九龙湖一线。古城、古寺,加上青山绿水,人文遗存与自然风物相伴相映,这一线如若成为宁波城市的北边界,又会是何等景象?
也许,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宁波城:东、南滨大海,西、北靠青山,城中心有三江、塘河以及东钱湖、月湖、日湖、明湖、星湖等群湖穿插、点缀……既都市繁华,也触摸得到城市的记忆、看得见乡愁——这,是不是你理想中的宁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