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堵城”排行榜出炉!宁波竟然排在…...
来源:宁波治堵 发布日期:2018-01-23 00:00 浏览次数:
字号:

上周,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重磅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盘点了全国前100位交通拥堵的城市。

报告采用“拥堵延时指数”作为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客观多维的反映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及拥堵治理效果,为公众交通出行、机构研究、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

2017年全国高峰时超26%的城市处于拥堵状态,55%的城市处于缓行状态,只有19%的城市不受高峰拥堵的影响。

济南再度成为中国堵城排行榜第一名,北京、哈尔滨、重庆、呼和浩特、广州、合肥、上海、大连、长春跻身前十。


那么宁波又如何?

练眼力,来找找看宁波在哪里?

是的!你没有眼花,宁波的拥堵程度排在68位,拥堵指数比2016年还下降了0.9%。

早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从2016年的1.58下降为1.57,晚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从1.7下降为1.67,全天拥堵延时指数从1.42下降为1.403。

宁波位列第68,而2016年是排在第44位的,整整下降了24位,可见近一年来我市在治堵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在名次下降的背后,是我市各部门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宁波治堵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吧!


宁波市2017年治堵工作亮点
 

轨道交通客流稳步提高,公交车辆更新换代、公交线路不断优化调整,基础路网建设继续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及老小区改造长足发展、交通管理能力加强。

2017年,全大市更新和新增公交车辆各108辆,其中新能源车155辆,占比71.8%;新建和改造公交站点211个,其中港湾式站点155个。主城区新增两座公交首末站,分别是位于鄞州区江宁路与建兴路西南角的公交建兴路站,位于江北区人民路与江安路西北角的公交外滩中心站。

2017年,我市加快布局新能源车线路,先后对330、306路等公交线路进行了充电桩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已开通的中车新能源公交线路有22条,像138、177、196、625路等,都换上了超级电容车辆;奉化区比亚迪新能源公交车投放了190辆,共10条公交线路。

今年新增公交线路25条,其中为加强与奉化区的联系,新增连接奉化的988、987和188路公交线路等,还开通了包括微6、微10、微53、微4、微7、微9和微55、微11路在内的7条微循环线路。

快速路建设:今年建成世纪大道一期(东苑立交-百丈东路)快速路1.3公里,开工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13.6公里,续建环城南路东段和北外环东段快速化改造共6.5公里。

新建改造城市道路:今年新建改造中山路、长春路、桃源街、江南路、宁姜公路、倪家堰路等城市道路共计16.04公里。

联网路:今年共建成望童北路(望春路-后孙学校北侧道路)、沁园路西延(机场路-福德路)、新典路(桃源街-宁南北路)、长寿南路改造(长寿东路——堇山东路)、泰康西路(广德湖路——它山堰路)、它山堰路(日丽路—泰安西路)等6条联网路。

公交专用道建设:今年新建成中山路(机场路-世纪大道)、江南路等公交专用道10公里。截至目前,我市公交专用道已经超过130公里。

高科技与大数据融入到治堵工作中,也为治堵工作带来了明显变化

从2014年3月开始,我市通过网站、APP等渠道向公众发布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经过几年完善,新增接入高德地图、电子警察过车数据、出租车GPS等数据,逐步完善了外围感知网络与数据仓库,覆盖了全市主要道路,日均过车数据达到5000万条。关键路段、关键区域的运行指数均对外开放,市民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APP、支付宝等平台均可查询。

交警部门还利用大数据资源,每月定期对中心城区交通运行状况,交通出行规律,常发拥堵区域、道路或路段进行分析,制定具体改进措施,有效缓解拥堵状况。同时,我市对原有的交通诱导屏发布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对市区157块室外LED诱导屏通过统一平台进行管理,以自动或人工方式发布实时路况、事件信息。

此外,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3号线、4号线、5号线一期以及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等都在加紧施工中,公共交通追求更舒服、绿色、安全,支付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道路路网、公交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大步建设,交通管理越来越科技化、精细化。“随着公共交通的日益成熟、交通管理的日趋先进及市民观念的更迭,宁波的交通会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