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设施老化、环境脏乱、服务配套跟不上的通病,居民改造意愿强烈。2018年,我区率先对贝家边、砖桥巷、茗雅苑等3个小区进行改造。去年,又对正大花园等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贝家边、三和嘉园被选为全国现场会示范点。去年完成的槐树公寓、正大花园,被评为浙江省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工程。今年,涉及16个老旧小区、682幢房屋、约1.9万户居民、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强化“共同缔造”让改造品质提升提质
上个月月初,江北今年首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日湖家园一期启动施工。据了解,日湖家园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小区住宅历经多年风雨,外墙老旧杂乱,空调架锈蚀,旧式的晾衣架、雨棚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改造愿望强烈。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老小区旧颜换新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详细制定了小区部分房屋立面形象改造方案,包括外墙涂料饰面更新、空调规整、空调装饰栏杆更新,防盗窗、塑料雨棚、晾衣架等统一规格等。改造项目包含8栋六层和1栋五层住宅,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外立面面积2万平方米。
“通过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将改善我们小区整体面貌,提升居住品质,居民很期盼!”桃源社区党委书记董莹告诉记者。
除了日湖家园,孔浦红梅小区防盗门安装也正在实施。“红梅小区作为老小区,楼道没有防盗门一直是居民心中的痛,人员随意进出,广告乱张贴严重。”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加紧确定安装设计方案,目前防盗门已安装了11扇,并进行试用。同时,抓紧采集人脸识别信息,开始进行人脸识别系统调试。”
前期,江北召开了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跟以往的改造相比,新增了哪些管理举措?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将强化“共同缔造”理念,积极引导业主和社会力量共同出资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其中业主直接出资部分主要用于楼栋设施和建筑修缮。我区还计划建立长效管理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奖代补,用于考核激励已改造小区的后续管理。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我区将探索建立起社区治理新模式和长效管理新机制。针对改造好的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困境,将加快物业服务的全覆盖,在启动改造时同步确定小区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实现改造一个、物业管理跟进一个。对达到物业服务收费调价最低标准的小区,予以财政补助;对已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建立物业服务收费与服务水平挂钩的动态调价机制,推进物业服务优质优价、质价相符。
群众“按需点单”让改造需求落地落实
“太好了,我们被列入2020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了,这下小区面貌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了。”近日,孔浦红梅小区的居民王大姐获悉这一消息后,喜笑颜开。与她一样开心的,还有绿梅小区、怡江春色小区的居民们。
怎么改才能让居民满意?接到这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后,孔浦街道迅速委托设计院进行了全方位的排摸,初步设计了一份包含30余项改造内容的“改造清单”,多方征询居民的意愿,让居民按需“点单”。
怡江春色小区交付于2003年,自去年起多处房屋存在外墙装饰条表面开裂脱落、水泥块掉落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居民反响强烈。孔浦街道在改造内容中,把外立面脱落问题排在重要位置,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重点改造,得到了居民们的普遍点赞。
同样,在接到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通知后,红梅社区党委先后召开了业委会会议、业主代表大会,并充分调动楼道长、物业企业和志愿者等多方组织参与,多方配合、献计献策,以促进此次改造圆满完成。
从江北老旧小区改造取得的成果来看,白沙街道一直走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的前列。独到的“贝家边解法”、正大花园获评省级样板工程、社区书记传授党建引领经验到新疆……这些成功的案例背后都凝聚着多方共同的努力。
“不仅公共设施焕然一新,在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居民、社区、物业各方更加团结了,更有凝聚力了,这次大家配合默契相互协助,齐心聚力共抗疫情。”正大花园小区的居民说,改造前小区处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后来知道要改造,大家共同参与为家园的“旧貌换新颜”建言献策,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正成为了小区的主人。
贝家边是江北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街道、社区指导小区业委会筹备小组在2019年底引进了物业公司,他们在小区人员管理、安保、清洁、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减轻了原无物业小区情况下街道、社区的工作难度。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住户们的一致好评。
5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了自治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视频培训会,白沙街道正大社区书记魏柳燕受邀以视频授课的形式,介绍了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合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际案例。“宁波这个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有一套,经验一路分享到了新疆”的报道还上了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引入多方共治让后续管理常态长效
在不久前结束的区“两会”中,老旧小区改造的话题引起了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高度肯定了江北去年该项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宁波市实施了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江北借势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部分小区基础设施得到维修和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红利。
作为一名在城建领域工作多年的区人大代表,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郁明彪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深有体会,哪些是老旧小区的“痛点”,哪些是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项目,需要居民自己拿主意。孔浦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前期采取了上门入户、张贴告知和现场会议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居民意愿,树立居民“主人”意识、发挥“主角”作用。他说,老旧小区改造需要磨合政府要求与老百姓需求之间的矛盾,推行居民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让居民充分参与到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和后期维护的全过程。
江北区政协委员、白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夏慧君表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部分江北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由于一直没有实现物业管理,处于开放式状态,对改造成果和设施设备缺少基本的管养维护,容易陷入“改造——破损——再改造”的循环,直接影响居民的居住质量,也与江北核心滨水区的定位不相匹配。
“因此,改造建设只是老旧小区的前半篇文章,续写好服务管理这后半篇文章,做到建管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的效果。”夏慧君建议,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后,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为引入物业管理打好基础、提供支撑和保障;要提高市场的积极性,探索老旧小区的街区式管理,将承接原有无物业老旧小区管理工作与物业管理星级评价机制、财政性物业管理相挂钩;更要发挥业主的主体作用,营造引入物业管理的良好氛围,完善物业收费和动态调价机制,推动成立业委会等业主自治组织。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心工程,更是社会治理工程,而工程品质的优劣体现了社会治理能力的高低和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否。“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贯穿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与社会治理的初衷不谋而合,江北充分发挥属地和社区居民综合治理作用,充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为防控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江北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